類別 | 詳情 |
化學成分 | 碳(C):≤0.03%,控制含量,防止晶格畸變對磁性和力學性能產生負面影響。硅(Si):≤0.5%,提高電阻率,增強耐腐蝕性。磷(P):≤0.030% ,硫(S):≤0.030% ,降低雜質含量,保證材料純凈度,提升性能。錳(Mn):11.5% - 12.5%,改善熱加工性能,提高強度和硬度。鎳(Ni):3.0% - 4.0%,與其他元素協同,提升磁性能和綜合性能。鉬(Mo):2.5% - 3.5%,增強強度、硬度和耐腐蝕性。鐵(Fe):余量,作為合金基體,承載其他元素發揮作用。 |
物理性能 | 密度:7.85g/cm3,在材料選型和設計中,是重要的參考依據,影響產品重量和空間布局。熔點:液相線 1300°C - 1400°C,固相線 1250°C - 1350°C,在熔煉和鑄造時,需嚴格控制溫度范圍。導電率:≤10% IACS,在一些對導電性有要求的應用場景中,需考慮其低導電率特性。導熱系數:30 - 40W/(m?K),在熱傳導相關應用中,影響材料的散熱和熱穩定性。線脹系數(20°C - 100°C):12×10??/K,在溫度變化的環境下,材料尺寸變化相對穩定,適用于對尺寸精度要求高的場合。比熱容:0.45kJ/(kg?K),在涉及熱量傳遞和存儲的應用中,影響材料的熱響應速度和能量存儲能力。彈性模量:200GPa,反映材料抵抗彈性變形的能力,在承受外力時,保證材料的結構穩定性。剪切模量:80GPa,衡量材料抵抗剪切變形的能力,在承受剪切力的應用中,具有重要作用。 |
磁性能 | Hμ/(KA/m):6.37 - 11.94,反映材料在特定磁場下的性能參數,對磁性能有重要影響。Bμ/T:0.6 - 0.9,體現材料在特定磁場下的磁感應強度,在電磁感應設備中,決定設備的性能。Pμ/(erg/cm3):1.0×10?,磁滯損耗參數,低損耗在反復磁化應用中,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。Kμ:0.45,與磁性能相關的參數,影響材料在不同磁場條件下的表現。 |
機械性能 | 抗拉強度(σb):≥800MPa,在承受拉力的應用場景中,保證材料不易斷裂,如在結構件中使用。屈服強度(σ0.2):≥600MPa,使材料在承受一定外力時,不發生永久變形,保障產品的使用壽命。斷后伸長率(δ):≥10%,具有一定的塑性,便于加工成型,可通過多種加工工藝制成不同形狀的產品。硬度:HRC50 - 60,具備較高的耐磨性,在有摩擦的環境中,能保持材料的表面質量和性能。 |
性能優勢 | 1. 高磁能積,在較小體積內產生強磁場,適用于對磁場強度要求高、空間有限的應用,如小型電機。2. 高矯頑力,在高溫和強磁場環境下磁性能穩定,在航空航天、工業高溫設備等領域,能可靠工作。3. 高剩磁,去磁后仍保持一定磁感應強度,適用于磁體和磁記錄等領域,如磁盤存儲。4. 良好抗腐蝕性,可在惡劣環境長期使用,在海洋、化工等腐蝕性環境中,延長設備使用壽命。5. 高溫穩定性好,能在高溫環境保持較好磁性能,在汽車發動機、航空發動機等高溫部件中,發揮重要作用。 |
應用領域 | 1. 電機領域:用于永磁電機、發電機、電動汽車驅動系統等,提供高效的磁力和穩定的性能,提高電機效率,降低能耗。2. 聲學領域:用于揚聲器、耳機等磁路系統,提高音質和靈敏度,為用戶帶來更好的聽覺體驗。3. 傳感器領域:用于變壓器、電流互感器、磁力計等,提供準確的測量結果,保障傳感器的精度和可靠性。4. 航空航天領域:用于飛行器制動系統、陀螺儀、電磁閥等,提高設備的性能和可靠性,保障航空航天設備的安全運行。5. 儀器儀表領域:用于精密儀器、儀表、醫療器械等,如磁力計、電流傳感器,確保儀器儀表的高精度測量和穩定運行。 |
加工工藝 | 1. 粉末冶金:通過粉末冶金工藝制備出高密度和高磁性能的永磁材料,能精確控制材料成分和結構。2. 燒結和熱壓:進一步提高材料的密度和磁性能,改善材料內部結構。3. 切割:可采用激光切割、線切割或鋸切割等方法,這些方法能有效地減少割縫和熱影響區,保證切割面的平整度和精度,滿足不同形狀和尺寸的加工需求。4. 冷鐓:通過多道次的擠壓變形,改善材料性能和提高尺寸精度,冷鐓能提高合金的強度和硬度,并獲得較高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質量。5. 磨削:使用金剛石砂輪或氧化鋁砂輪進行磨削,以確保加工表面的精細度和平整度,滿足高精度表面的加工要求。6. 電火花加工:適用于復雜形狀的加工,避免加工硬度較高的合金時產生的刀具磨損和表面變形問題,制作復雜形狀的磁性零部件。 |
熱處理工藝 | 1. 退火:溫度范圍 593°C - 760°C,消除合金內部的殘余應力,改善晶界結構,提高材料的延展性和塑性,使材料更易于加工。2. 正火:加熱到 Ac3 以上,爐冷,細化晶粒,改善材料的組織結構和性能。3. 淬火:加熱到 Ac3 以上,液體淬火,提高合金的硬度和強度,但需注意可能對磁性能產生的影響。4. 回火:根據具體應用選擇適當回火溫度,消除淬火應力,調整硬度和韌性,使材料達到最佳性能。5. 固溶處理:將合金加熱到較高溫度,使合金中的固溶元素溶解后快速冷卻,提高合金的硬度和強度,適用于特定情況,需根據材料特性和應用需求確定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