類別 | 詳情 |
化學成分 | 碳(C):≤0.12%,碳元素適量可強化合金,但過多會影響韌性和磁性能。磷(P):≤0.025%,控制磷含量可防止材料冷脆。硫(S):≤0.020%,降低硫含量避免熱脆現象。錳(Mn):≤0.70%,可脫氧脫硫,改善熱加工性能,提升強度和硬度。硅(Si):≤0.70%,提高電阻率,增強耐腐蝕性。鎳(Ni):43.0 - 51.0%,與其他元素協同提升合金性能。釩(V):6.50 - 7.50%,細化晶粒,提高強度、韌性和磁性能。鐵(Fe):余量,作為合金基體。鈦(Ti):0.70% ,一定程度上改善合金性能。 |
物理性能 | 密度:8.10g/cm3,在材料選型和設計中,密度影響產品重量和空間布局。電阻率:0.33μΩ*m,在電磁應用中影響電流傳導和磁場產生效率。彈性模量:176400MPa,反映材料抵抗彈性變形的能力。 |
磁性能 | 磁場強度(Hμ):6.37 - 9.55KA/m,體現材料在特定磁場下的性能參數。磁感應強度(Bμ):1.0 - 1.3T,在電磁感應設備中決定設備性能。磁能損耗(Pμ):1.9x10^5 erg/cm3,在反復磁化應用中影響能源利用效率。飽和磁感應強度(B_s):0.61T,反映材料在強磁場下的磁化能力。矯頑力:較高,能保持穩定磁性,抗外磁場干擾能力強。剩余磁感應強度:較高,磁化后保留較強磁性,適用于制作永磁體。磁滯回線面積:較大,在磁滯電機等應用中可有效利用磁滯損耗轉化能量。磁導率:在一定磁場范圍內良好,能有效傳導磁場。 |
機械性能 | 抗拉強度:較高,能承受較大拉力,在承受拉力的應用場景中不易斷裂。屈服強度:較高,承受一定外力時不發生永久變形。斷后伸長率:具有一定塑性,便于加工成型,可通過多種加工工藝制成不同形狀產品。硬度:較高,在加工和使用過程中能有效抵抗變形和磨損。 |
性能優勢 | 1. 高矯頑力和高剩余磁感應強度,適合制作高性能永磁體,用于電機、傳感器等領域。2. 良好的高溫強度,在高溫環境下仍能保持較高的抗拉強度和屈服強度,適用于航空航天、高溫工業設備等。3. 較好的耐腐蝕性,能抵抗大部分常見化學介質侵蝕,在惡劣環境中長期穩定工作。4. 熱穩定性好,能在較高溫度下保持磁性能,適用于高溫工作條件。5. 優良的機械性能,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拉強度,適合進行機械加工和成型。6. 良好的加工性能,適合各種成型工藝,如壓制、切割、磨削等 。 |
應用領域 | 1. 電機領域:用于各種永磁電機、永磁發電機,提升電機性能和效率。2. 傳感器領域:用于壓力傳感器、位移傳感器等,提高設備靈敏度和穩定性。3. 消費電子:應用于揚聲器、耳機等音頻裝備,提供高質量音頻輸出和可靠信號傳輸。4. 醫療設備:在磁共振成像(MRI)等設備中提供必要磁場支持,助力醫療成像精度。5. 工業設備:用于工業中的磁性分離器、磁選機等,提升生產線效率。6. 汽車工業:應用在電動汽車及其零部件中,作為電機和傳感器的關鍵材料,提高汽車性能和智能化水平。7. 航空航天:用于飛機發動機零件、渦輪葉片、航天器構件等,滿足高強度、高溫和高速環境下的要求。 |
加工工藝 | 1. 粉末冶金法:依據成分配比準備合金粉末,與添加劑混合均勻后在高壓下壓制,再于 800°C 到 1100°C 燒結,使粉末成品致密化。2. 機械加工:車削用于加工軸類和圓形零件;銑削適合加工平面和槽形結構;磨削用于提高表面光潔度;激光切割適合復雜形狀切割,尺寸精度和邊緣光潔度高;電火花加工適用于難以加工的硬質合金,可加工復雜或細小形狀,獲得較好表面精度。3. 熱處理:退火加熱至 600°C 至 850°C 之間,保溫后緩慢冷卻,消除內應力;淬火加熱至 950°C 上下,快速冷卻后回火,增強合金強度和韌性;時效處理將加工好的合金放在 200°C 至 400°C 之間保溫,優化微觀結構,提高材料磁性能和硬度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