類別 | 詳情 |
化學成分 | 碳(C):≤0.03硫(S):≤0.025磷(P):≤0.025錳(Mn):0.10 - 0.50硅(Si):≤0.30鈷(Co):11.0 - 13.0鉬(Mo):16.5 - 17.5鐵(Fe):余量 |
物理性能 | 密度:約 8.2g/cm3(參考同類合金推測)熔點:約 1400 - 1450℃(大致范圍,實際可能因成分微調而有差異)居里溫度:約 300 - 350℃(大致區間,具體依成分和處理工藝而定)電阻率:較高,在特殊電子設備有潛在應用價值 |
磁性能 | 飽和磁感應強度:較高,給定磁場強度下可承載更多磁通密度矯頑力:較高,可達 1000A/m 以上,高溫下仍有良好磁性能磁滯損耗:低,磁化和去磁能量損失小,適合高頻應用磁電阻效應:獨特,在磁性器件制造有重要應用 |
機械性能 | 抗拉強度:約 800 - 1000MPa(因加工和熱處理狀態而異)屈服強度:約 600 - 800MPa(因加工和熱處理狀態而異)延伸率:約 10 - 20%(因加工和熱處理狀態而異)硬度:約 200 - 250HB(退火態,經處理后會改變) |
性能優勢 | 1. 高飽和磁感應強度,適用于需較高磁能積場合。2. 低磁滯損耗,適合頻繁變化磁場環境,如高頻應用。3. 溫度穩定性好,一定溫度范圍內磁性能穩定。4. 高電阻率,在特殊電子設備有潛在應用。5. 良好加工性能,便于制造復雜零件。 |
應用領域 | 1. 高頻磁性元件:高頻變壓器、扼流圈、電感器等。2. 精密測量與傳感:精密測量儀器、傳感器。3. 電子設備:電磁兼容 (EMC) 元件,如濾波器、屏蔽材料。4. 航空航天:制造對磁性能和溫度穩定性有特殊要求的部件。5. 核磁共振成像 (MRI):MRI 設備中的某些組件。6. 磁致冷技術:被視為理想的磁致冷材料。 |
加工工藝 | 1. 熔煉:控制合金化學成分,確保符合要求。2. 熱加工:鍛造、熱壓、熱擠壓等,獲得所需形狀尺寸。3. 冷加工:冷拔等,提高尺寸精度和表面質量。4. 熱處理:退火、淬火、回火等,優化微觀結構和性能。5. 表面處理:噴丸清理、拋光、涂層處理 。 |